在很多青岛人的夏日记忆里,崂山可乐大都占有翻滚着碳酸气泡的一席之地:胡同的小卖部前,玻璃瓶相撞发出脆响,举瓶入口,奇妙的口感从口腔蔓延到咽喉,带着香气的余韵泛起涟漪,变成脸上灿烂的笑容。
然而,这样的记忆却沦为“时代的眼泪。”1953年,青岛开发出中国第一种碳酸饮料——崂山可乐,成为山东人心中新的国民碳酸饮料,只是随着可口、百事“双乐”巨头重回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崂山可乐受到了多重挤压,一度失去竞争优势,沉寂于江湖。
崂山可乐的命运,也是几大国产汽水厂家曾共同面对过的“至暗时刻”。
不知何时起,一种生活时尚悄然兴起:五颜六色的国产汽水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年轻人的餐桌。近年来,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消费场景的丰富,让大窑、北冰洋、冰峰、崂山可乐等一众国产汽水品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再度迎来了机遇与考验。
“烧烤配大窑,
火锅就北冰洋”
凭借着年轻人对国产汽水的喜爱,国产汽水又“杀”回公众视野。在小红书,探讨北冰洋汽水的笔记有五万多篇。在微博,崂山可乐、崂山白花蛇草水等被视为网红饮料,造梗、分享帖子随处可见。新一轮的国潮汽水热潮,映衬出城市独特的汽水文化——网友总结“每个地方都有一款‘家乡特供汽水’”:青岛有崂山可乐,北京有北冰洋汽水、西安有冰峰汽水、重庆有天府可乐、内蒙古有大窑汽水……
“吃烧烤喝大窑,吃火锅喝北冰洋。”90后青年张菲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年轻人外出吃饭,在饮料的选择上有着固定搭配。“除了因为是小时候的味道,国产汽水这几年在产品更新上有了不小的变化。产品多,选择也多。”她告诉记者,前一阵淄博烧烤正火的时候,她前往打卡,观察到烧烤店的饮料展示柜里摆满了大窑、健力宝、宏宝莱、北冰洋在内的多个地方特色的国产汽水,几乎每一桌食客都会点几瓶;在北京旅游,打卡特色铜锅涮肉,北冰洋汽水则是每桌标配。
国产汽水品牌密集出圈从大窑身上便可窥一二。
无论是在转角的便利店,还是路边的烧烤摊,大窑汽水默默地在所有日常生活触手可及的店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找到“喝酒不开车,开车喝大窑”替代啤酒的独特定位,大窑汽水还推出“不喝酒,喝大窑”等朗朗上口极易传播的口号。大窑签下了国民度极高的演员吴京作为代言人,以多渠道优势在汽水品牌界横冲直撞,一跃成为许多年轻人新的“心头好”。
与此同时,新的国产汽水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最大的黑马当数快速崛起的元气森林。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元气森林的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300%、200%和309%,并接连推出一系列新品,似乎想要构建一个多元的“饮料帝国”。
消失到回归,
“绝处逢生”之路
用行业视角看,如今国产汽水发展如火如荼,可谓“绝处逢生”。
北京北冰洋食品厂、天津山海关汽水厂、上海正广和汽水厂、武汉饮料二厂、广州亚洲汽水厂、沈阳八王寺汽水厂、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山东崂山汽水公司曾被坊间称为“国产八杰”。国营汽水厂一度繁荣,各大品牌汽水争奇斗艳、各具特色。
以崂山可乐为例,其以崂山矿泉水制作而成,成分有乌枣、白芷、砂仁、良姜、丁香等十余种中草药,中草药的清新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清爽以层叠的奇妙口感交融,成为极富特色的国产碳酸饮料品牌。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跨国公司登陆,国产汽水举步维艰,关门倒闭的饮料厂不在少数。于是,各大本土汽水品牌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市场完全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品牌抢占。即使健力宝等国产汽水品牌有过昙花一现的繁荣,仍在商战中节节败退。
市场环境十分艰难,国产汽水并未就此被彻底击垮。2007年,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付出“4年以内不得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饮料”的代价,夺回了品牌商标,打响了老字号国产汽水回归市场的第一枪。随后,八王寺、崂山可乐、山海关、亚洲汽水等商标和配方也被陆续收回。各大国产老字号汽水品牌克服重重困难,又回到了市场。
尽管众多国产汽水品牌都拿出压箱底的本领,誓在汽水市场争夺战中拿下一个亮眼的成绩,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巨头仍然牢牢占据着碳酸饮料的头部市场,挤压着国产汽水品牌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窘境中,国产汽水品牌该如何突出重围,走好复兴之路,便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复活”之后,
不只情怀牌